二、参赛方式
1、每支参赛队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在技术竞赛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指导老师一名或两名,队长一名,队员一名至四名均可,每位指导老师至多指导两支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
2、参赛队伍成员须是对参赛作品有实质贡献的人员,不允许成员挂名。如发现挂名现象,组委会将永久取消挂名参赛者参赛资格,并向各参赛单位通报,请各位参赛者相互监督。
3、组队时,由队长确认指导老师顺序和队员顺序,此顺序依据参赛贡献大小确定。获奖证书将严格按照组队顺序制作,不再确认和更改。
4、参赛队员必须具有正式研究生学籍或已被确认录取资格。有特殊情况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参赛队中最多允许有一名是本科生,但必须事先向竞赛组委会申请并经过批准。
三、竞赛形式
1、竞赛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两部分竞赛相互独立,组队、报名、评审、奖励工作均分开进行,互不影响。技术竞赛部分又分为集成电路专业赛和五个参赛方向。
2、集成电路专业赛采用自由报名和邀请参赛相结合的形式,将组织专项评审,单独设奖,适当增加获奖比例,不占用其他参赛方向名额。
四、竞赛题目
1.技术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评审重点考察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以及团队综合能力。
2.集成电路专业赛主要关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具有较强创新的通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自主研发的EDA软件或IP核等,如CPU、信号处理、射频芯片,基于QuartusII等软件开发的IP核等。
3、开放式命题分为以下五个参赛方向,参赛队可自行选择参赛方向:
1)综合电路与智能终端类,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某一功能应用所开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意的电子电路软硬件设计、智能终端设备或系统实现等,如基于FPGA、DSP、CPU、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硬件、新型射频天线,仪器仪表等;
2)自动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类,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自动控制与自主运行的创新创意软硬件系统与电气工程类,如机器人,飞行器,智能车,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传感器、设备或系统,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控制技术等;
3)通信与网络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创意网络应用软件或系统,如网络安全,物联网、无线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
4)技术探索及工程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知、传感器、微纳制造、空间探测等新技术探索,各类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行业和个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软件设计及仿真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软件平台完成的创新创意仿真设计或软件系统,如创意互联网+APP、网站设计,虚拟现实,大数据,基于Ansys、Synopsys等完成的独特仿真设计等。
4、企业命题包括华为命题、Intel命题等赛题。具体命题信息请于2017年3月参见竞赛官方网站www.gedc.net.cn。
5、技术竞赛要求参赛队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演示实物(集成电路专业赛除外),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为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和作品照片的电子文件。
6.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涉及的作品可以是已实现功能的实物,也可以是未实现功能的概念产品,要求提交的参赛文件为作品介绍ppt和商业计划书的电子文件。
7、组委会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和型号,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
8、参赛队拥有其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不可抄袭他人作品或侵占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违规,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五、报名相关注意事项
1、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20日,报名截止日期前,竞赛网站
上的指导老师及队员顺序可根据实际参赛情况进行调整。报名截止日期后,参赛队员及参赛作品不可变更。进入决赛后,参赛队可改进、完善其参赛作品,但不可更换参赛作品内容和参赛队员。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参赛队需向组委会提交变更申请,组委会同意后,方可变更。擅自变更参赛信息的参赛队,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2、相关信息请查看网站http://www.gedc.net.cn/。
六、报名组队
根据大赛进程安排,我校学生参赛组织分为组队立项、作品参赛两个阶段。有意参加本届大赛的学生请在4月15日前构思作品、填写报名登记表(电子版发邮箱或纸质版打印均可)报名。
报名地点: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教5-312)
报名邮箱:342727291@qq.com; 联系电话:8231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