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高光耀研究员受邀进行学术讲座。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李鹏教授、鲁克新副教授、徐国策副教授、时鹏副教授、肖列副教授、赵宾华讲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们参加了学术报告。李鹏教授主持了本次学术报告,高光耀研究员以《黄土高原流域水沙变化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为题,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黄土高原地区流域水沙变化的时空尺度特征,构建了一种泥沙归因的理论框架,阐述了坡面工程与沟道工程对径流和输沙变化的驱动机制。师生们与高光耀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受益匪浅,感谢高光耀研究员的精彩报告,。
一、学术交流
高光耀研究员,2000~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04~2009年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组工作,2011年3月至5月在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地理系访问学习,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地理与GIS系统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水文和流域水文,重点开展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水文过程、植被-水分关系和流域水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得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6),是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主要完成者,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2019年11月14日下午,高光耀研究员受邀于西安理工大学学科1号楼311会议室做了题为《黄土高原流域水沙变化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区域径流输沙变化存在巨大影响,黄河流域在过去60年输沙急剧减少,在淤地坝建设和退耕还林等措施的影响下,黄土高原特别是黄河河龙区间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报告创新性的构建了一种基于Budyko模型的流域泥沙归因框架,同时强调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在未来应该更加关注。

李鹏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高光耀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现场
二、学术讨论
学术报告完毕后,高光耀研究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分别从次降雨尺度讨论植被变化对水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作用机制、泥沙归因模型的物理结构、沟道工程和坡面工程对水沙影响的过程及其群体效应的计算的模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高光耀研究员党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不断探究,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术自由思想,在学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在黄土高原水沙变化研究上取得新的突破。

高光耀研究员与徐国策副教授进行讨论

高光耀研究员与博士生常恩浩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