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分层建设 内涵发展 久久为功 推动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者:赵康 杨佳丽 时间:2017-04-10 点击数:
据2017年3月发布的ESI最新数据显示,我校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工程学已经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这是我校全体科研工作者辛勤工作、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
学科建设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及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线和龙头。学科水平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强化学科建设,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标志和永恒主题。“十三五”时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抓机遇,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层次,推动学校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
一、成绩与经验
学位授权点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
“十二五”期间,我校实现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4个学科门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使我校12个学院都具备了可同时招收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条件。目前,我校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工商管理硕士(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程硕士(涵盖18个工程领域)、会计硕士、金融硕士、翻译硕士、教育硕士等6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日趋完善,以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学位授权点结构渐趋合理,为实现“十三五”学科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校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在一流平台上创一流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以“重点建设实现特色发展”为指导,紧抓有利机遇,充分利用国家、陕西省及学校学科建设经费,重点建设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等12个省级优势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学科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多层次学科体系,推进了学科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国家、地方和学校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亿多元,我校相关学科基础平台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科研硬件环境初具规模;同时新增1个陕西省现代装备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我校西北旱区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获批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成为全国28个首批示范性基地之一。
在人才高原上构建学科高峰
知识结构、科研背景、学位层次、学缘结构、年龄等的合理搭配是学科队伍建设的核心,造就知名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及后备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始终把学术道德的养成、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作学科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依托各类学科建设项目吸引人才、锻炼队伍。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科队伍,现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6人,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3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0人。
二、目标与任务
确保1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支持6-8个学科进入陕西省“培育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计划。
创新机制,分层建设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学科内涵发展,创新学科建设机制。通过实施分类和分层建设,打造重中之重学科,使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强化优势学科,使其进入在陕高校前三;发展特色学科,使其成为工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培育和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交叉学科的成长,谋求学科发展的新突破。
突出重点,提升水平
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学科晋位保位机制。到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30%。其它学科顺利通过2014-2019年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扶持新兴,鼓励交叉
积极关注新的学科生长点,重点支持能派生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方向,要努力在涉及国家和区域战略层面的相关研究方向上凝练形成特色,在行业大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中能发挥独特作用并不断壮大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界定师资,注重绩效
为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明确各学科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推进我校师资(研究生指导教师及教学科研系列教师)所属一级学科的确认工作。各填报人需确认一个自己所属的一级学科;如确有深入的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可再填报一个跨学科一级学科。把各学科的师资界定分类到位,有利于界定每个学科的成果的增幅和总量,便于根据其绩效情况,确定每个学科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应占权重和份额。
学校将以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破解制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学科内涵建设,遴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学科作为一流培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积极推动优势学科进入全国和世界一流行列。